| 
 | 
现浇梁支架施工方案
1 工程概况 
xxxx段第一标段,起点桩号为K342+176,终点桩号为ZK344+721和YK3426+930,主线里程长2.754Km,总工期28个月。 
1.1地形、地貌与气象水文 
本段路线所经区域为山岭重丘区,地貌属皖南山区中部的高中山、低山丘陵. 
1.2桥梁工程结构形式和特点 
本合同段共有x座桥,xx桥合称特大桥,具体的结构形式和特点如下表所示。 
名称        桥跨布置        最高墩        联数        跨数 
0#桥                 19m        1        6 
1#桥                 19m        2        11 
2#桥                 23m        3        15 
3#桥                 27m        6        26 
4#桥                 27m        3        14 
合计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72 
1.3线路走向 
0#~4#桥处于曲线上,最小半径为412.37米,最大半径为760米, 其中3#桥处于没有加直线的两段反向曲线上。具体线路走向特点见下表: 
名   称        位  置        曲 线 元 素 
1#桥        整幅桥的右幅桥        位于760m半径的园曲线上 
2#桥        整幅桥的左幅桥        位于760m半径的园曲线上 
3#桥        右幅桥        位于760m半径的园曲线、缓和曲线和416.744m的缓和曲线、园曲线上 
4#桥        左幅桥        位于760m半径的园曲线、缓和曲线和416.744m的缓和曲线、园曲线及直线上 
5#桥        右幅桥        位于412.37m半径的园曲线、缓和曲线及直线上 
1.4梁部工程简介 
桥预应力现浇箱梁采用单箱单室截面,梁高250cm,梁底宽度565cm,箱梁顶宽1225cm,有40m跨和35m跨两种;40m跨单跨混凝土350m3,35m跨单跨混凝土290m3。由于桥梁分布于不同的曲线上,将墩台呈放射状、向心布置,调整现浇段长度,但翼缘板外缘必须按照实际曲线线性和实际宽度浇注。 
1.5工程数量 
序 号        材料名称与规格        单   位        数   量 
1        C50混凝土        m3        24895.97 
2        Ⅱ级钢筋        Kg        3717211.4 
3        钢绞线φj15.24        Kg        958852.46 
2 施工方案 
根据设计图纸意图,本项目现浇箱梁为逐孔跨立架现浇、分次张拉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。 
根据项目部现有设备和施工现场的地形情况,采用钢管柱做支撑、贝雷架做主纵梁,组合形成现浇支架,以解决高墩、山地、跨越河沟、防止洪水冲刷等问题,代替设计采用的满堂支架法施工。 
支架的结构形式为:把钢管支墩制作成排架结构形式,每排单根的钢管柱用型钢联结成整体,作为支架支撑墩;上部用贝雷架和专用的横向联结构件组成桁架梁作连续梁式支架,作为箱梁现浇支架。用固定在贝雷架主弦杆上的方木作标高调整构件。钢管柱直径采用 416 、δ=6  (按照最不利管径取值),贝雷架为 321型 (高1.5 ,每节长3.0 )。为能连续施工,采用一套支架单幅三跨布置,支墩排架则按照四跨布置。整体布置如附图所示。 
3 支架的设计和施工 
3.1 贝雷架桁架的设计 
3.1.1贝雷架布设 
每跨箱梁现浇砼的数量为 ,贝雷桁梁每片外形尺寸为150 ×300 ×18 (长×高×厚),重量270 ,Φ50 插销剪力Q=50 ,容许弯矩[M]=75 。沿箱梁横向布置贝雷片12道,间距均匀布置,其容许承载力[m]=900 左右,可以满足12m跨径全截面箱梁浇筑的需要。桁架顶部横向布设10 ×10 的方木,间距50 ,用铁丝或铁钉与贝雷片的主弦杆绑扎牢靠(为调整底板的高程,在主弦杆的顶面预先绑扎调整方木),在箱室肋部,方木加密一半,间距25 ;使用长度为3m的方木交错布置,使得同一贝雷片上的方木接头不得超过50%,作为底模板横肋,同时作为支架的上部水平连接系。沿支架纵向每1.8 设置横向钢结构连接系一道,以保证贝雷片整体受力。 
3.1.2贝雷架的加固 
贝雷架上、下均使用专用的标准配件(联结系槽钢和U型螺栓等)横向联结成受力整体,横联沿桥梁纵向间距为2 ;贝雷架顶面铺设10*10cm方木,间距为50 ,在箱室肋部,方木加密一半,间距25 ;方木底部支垫5厘米厚杂木楔并保证方木顶面平顺;用铁丝将方木绑扎在贝雷架顶,同时起到横联的作用。 
3.2钢管柱支墩的设计 
3.2.1钢管柱支墩布设 
采用 416 、δ=6 钢管,(由于钢管桩的锈蚀,其它所有规格的钢管桩都以它来计算)。根据桥梁的不同跨距均采用同一种支墩形式,40米、35米跨距每跨纵向平面布置是在翼板下沿处设置4排、靠近墩位的临时支墩每排设4根,跨中的双排钢管桩横向每排设5根,一跨内共计28根钢柱;钢管柱顶布沿桥横向布设2根I40并排工字钢,工字钢上沿桥纵向布置12片标准贝雷桁架。且钢管柱的布设位置,要保证横向工字钢能支撑于贝雷片的有竖杆的接点处,不能位于弦杆的中间,防止弦杆被压弯或破坏。 
3.2.2钢管柱支墩加固方案 
主要问题是确定钢管支墩单肢强度和上部支承梁承受能力相匹配。以及钢管支墩的整体稳定性和抗倾覆能力。 
在保证每排钢管排架承载能力的前提下,保证钢管桩的整体稳定性和抗倾覆能力。具体措施:将钢管桩顶部与工字钢焊接或栓接牢靠,底部与预埋钢板焊接或栓接,每3m沿钢管高度方向用[10焊接一道纵横向支撑,增强钢管的刚度;位于同一墩位两侧的两排钢管桩,顶部用[10连接形成上平联,两排间用[10做成人字支撑根据高度连接几道。钢管柱的底部采用刚结形式,以减少钢管柱压杆自由计算长度,提高钢管柱的整体稳定性。使两排钢管形成一个受力整体。 
检算资料附后。 
3.3现浇支架的施工 
3.3.1施工流程 
 
 
 
 
 
 
 
 
 
3.3.2钢管支墩基础处理  
预先精确计算并放设基础平面位置,部分支墩基础可以利用桥梁承台,不足部分用C20混凝土浇注。为防止在施工过程中基础不均匀下沉,在倾斜岩面上要凿平或凿成台阶状,清除浮渣。在浇注混凝土过程中,严格按照程序施工,要求混凝土内实、表面平整;预埋螺栓时精确对位。 
3.3.3工字钢横梁架设 
在钢管支墩顶布设2I40并排工字钢,两根工字钢焊接成共同受力的整体,并与钢管柱联结牢靠。同一墩位两侧的横梁用[10角钢平联联结成整体,以防止单片贝雷架在横梁上拖拉时发生工字钢横梁倾覆。 
3.3.4贝雷架拼接和安装 
贝雷架桁架由单个标准构件用钢销拼装成整体,单片标准构件270kg。由于1~5#桥都有桥头路基,且在支架拼装之前路基能够初步成形,作为拼装场地,配合吊车和纵向牵引卷扬机便可完成贝雷架拼装就位工序。贝雷架安装就位后,在下底面沿支架纵向每2.0 使用贝雷架配套的I16工字钢横联设置横向钢结构连接系一道,以保证贝雷架整体受力;在顶面横向布设10 ×10 的方木,间距50 ,用铁丝与贝雷架的弦杆绑扎牢靠(为调整箱梁底模的高程,在主弦杆的顶面预先绑扎对口杂木楔),在箱室肋部,方木加密一半,间距25 ;方木交错布置,使得同一片贝雷架上的方木接头不得超过50%,作为底模板横肋,同时作为支架的上部水平连接系。 
3.3.5贝雷架的滑移 
贝雷架采用单片滑移。贝雷架横向连接解除后,采用3t的倒链把贝雷架横移至横梁的宽出部分,在横移时加强横向约束,以防止贝雷片倾覆;纵移时逐片采用3t卷扬机通过牵引绳慢速拖拉贝雷架到下一跨预先设置的钢管支墩上,并单片横向固定;在12片都纵移到位后,进行横向连接。 
3.3.6支架拆除流程如下:  
3.3.6.1落架程序 
落架是现浇梁施工中的重要环节。落架顺序的确定应根据变形“从大到小”的原则来确定,即先卸落变形较大的位置,后卸落变形较小的位置,横桥向应同步进行。落架分级循环进行,先从变形较大的位置开始,逐渐向变形较小的位置进行。卸落支架时,跨中的变形较大,如果卸落量控制不当,容易造成临时墩支点处受力较大的情况,造成卸落困难,如果采用强拖硬拽的方法,容易对梁体产生冲击荷载。单跨现浇梁支架落架时,采用从跨中向两边顺序进行,由跨中向两端敲掉调平木楔,移掉方木,然后拆除模板。 
3.3.6.2钢管柱排架的拆除 
松掉螺栓或气焊直接割除焊接接头将每根钢管的解除接头联结,依照顺序钢管落架。在钢管拆卸时注意不得磕碰,防止损坏钢管。 
3.4支架预压 
3.4.1主要试验程序 
根据本桥设计图纸要求,支架必须采用等载预压;根据现浇连续梁施工安排,我部拟定在2#桥第二跨进行预压试验,取得相关试验数据后,确定其它孔的支架变形参数,作为其他跨梁体现浇支架施工时梁体底模标高调整的重要依据。 
3.4.2预压范围 
沿桥梁纵向: 3#桥第二跨整垮 
纵向加载跨度图示: 
沿桥梁横向:根据支架模型宽度和荷载分布,以箱梁中心线对称,在宽度为975cm的范围内加载。 
横向加载跨度图示: 
  
3.4.3预压顺序 
由于预压结果与加载顺序有较大关系,为得到箱梁现浇过程支架的较为准确的变形,在预压过程中严格按照施工顺序和混凝土浇筑程序确定其加载程序。本项目现浇混凝土拟定为梁体混凝土全断面一次、分层浇筑,因此在预压范围内由1#墩开始全断面分层铺压,一层铺满后再铺下一层。 
加载顺序具体分层、分荷方法如下:①底模、侧模、内模、钢筋、钢筋机具,人员荷载等;②混凝土浇筑时荷载:a 分层浇筑时底板和腹板混凝土重;b 顶板混凝土重量以及浇筑混凝土时的泵管和人员荷载。 
3.4.4预压材料:沙袋(中粗砂)。 
3.4.5预压参数表 |   
 
 
 
 |